|
容百科技
|
机械行业
|
2025-04-23
|
22.57
|
33.96
|
56.35%
|
22.38
|
-0.84% |
-- |
22.38
|
-0.84% |
-- |
详细
事项:容百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2024全年营业收入150.9亿元,同比-33.4%;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49.1%;扣非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52.6%。 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7.8%;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612.9%;扣非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452.1%。评论:三元正极材料销量逆势增长。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12万吨,逆势增长20%,全球市占率超12%,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海外客户累计销量超过2万吨,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达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 新材料体系不断发力,2025年有望实现量产突破。2024年公司在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75亿元。锰铁锂领域,公司一代产品获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实现E领域量产突破,二代产品已完成论证,单吨wh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后续完成批稳验证后,2025年有望完成产线改造并量产交付;钠电领域,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各项性能参数持续提升,在2025年初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流程。 建成海外产能,持续推进海外客户认证。公司韩国高镍三元2万吨产能、前驱体6000吨产能已经完成布局,韩国另有4万吨高镍产能已经完成建设,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试生产;波兰2万吨中/高镍三元材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有望2025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北美子公司也完成选址和准备工作,进入启动阶段。公司同时也积极推进海外客户认证,新开发了日韩、欧洲及北美国际客户57家,也签订了多份国际客户开发协议,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高镍龙头加速出海布局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期,2024年实现销量逆势增长,2025年有望在海外市场和新材料的带动下进一步高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预测为7.35/10.47/12.74亿元(25-26年原预测值为5.28/6.4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22/15/13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33xPE,对应目标价为33.96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正极材料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利用率不足等。
|
|
|
株冶集团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5-04-23
|
11.24
|
15.81
|
51.73%
|
11.00
|
-2.14% |
-- |
11.00
|
-2.14% |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7.6亿元,yoy+1.82%,实现归母净利润7.9亿元,yoy+28.7%;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yoy+8.50%,实现归母净利润2.77亿元,yoy+74.07%。 公司2024Q4业绩同比增长显著,2025Q1经营持续向好。公司2024Q4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明显增长16.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2.00%。公司2025Q1受益于贵金属板块的增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4.07%,在当前贵金属价格持续上行背景下,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向好态势。 资源与产业链优势并重,巩固公司市场竞争力。公司拥有水口山铅锌矿采矿权和柏坊铜矿采矿权,形成86万吨/年原矿采选能力,水口山铅锌矿采矿权下康家湾矿区保有的资源量为1180.70万吨、储量为495.30万吨,整体价值位于全国前列。公司已经形成涵盖锌、铅等系列产品从采选、冶炼到贸易的完整产业链,同时综合回收铜、金、银、铋、铟、镉、碲等多种稀贵金属,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 锌冶炼业务与贵金属板块双轮驱动,充分体现公司业绩韧性。2024年公司在市场加工费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冶炼端完成年度既定利润指标,充分体现业绩韧性。 2024年公司锌及锌合金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同比增长8.87%,在锌冶炼费逐步改善预期下或为公司提供更大盈利空间。此外,公司抓住贵金属价格强势上行的机遇,2024年金锭及金精矿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66%,银锭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82%。随着康家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公司产能将持续增长,贵金属板块或成为利润稳定增长点。 根据公司2024年报,我们做出上调公司产品销量、上调产品价格、下调费用率等调整,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为0.93、1.03、1.15元(2025年原预测值为0.87元)。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17X的PE估值,对应目标价15.8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行业市场波动风险、贵金属价格下行风险、后续新矿产资源注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华测检测
|
综合类
|
2025-04-23
|
11.40
|
17.23
|
50.09%
|
11.58
|
1.58% |
-- |
11.58
|
1.58% |
-- |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扣非归母分别为60.8/9.21/8.60亿元,同比分别+8.55%/+1.19%/+9.79%。25年Q1公司实现收入/归母/扣非归母分别为12.87/1.36/1.25亿元,同比分别+7.96%/+2.75%/+11.0%。 评论:24年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9.21/8.60亿元,同比分别+8.55%/+1.19%/+9.79%,扣非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弱于收入增速主要系2024年非经常损益下降影响,其中政府补助从23年9297万元下降至24年的5042万元。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49.47%/15.33%/14.14%,同比+1.41pct/-1.21pct/+0.16pct,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费用管理能力保持优异,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分别为17.10%/6.09%/8.70%/0.07%,同比分别-0.04pct/-0.04pct/+0.27pct/+0.08pct。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0.34/0.85亿元,损失较2023年增长248.45%/80.2%,其中资产减值损失中商誉减值损失0.14亿元,主要系并购公司蔚思博所致。 优势板块毛利率提升,医药及医学服务板块毛利率下滑幅度大。2024年公司生命科学/工业品测试/消费品测试/贸易保障/医药及医学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41/12.04/9.88/7.64/2.87亿元,同比分别+13.75%/+10.32%/+0.88%/+9.19%/-14.71%。2024年公司生命科学/工业品测试/消费品测试/贸易保障/医药及医学服务板块毛利率分别为50.42%/45.25%/43.53%/71.21%/20.43%,同比分别+2.52pct/+1.69pct/-1.24pct/+6.63pct/-18.59pct。 深耕优势领域,创新加码成长,加码投资战略赛道。公司在稳固和深化既有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会,聚焦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公司在生命科学、贸易保障等传统领域依然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主动创新驱动业务增长,深化精益管理和数字赋能等方式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带动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的稳步提升;在战略赛道加码投资,持续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形成新动能。在环境检测领域,公司海洋环境业务同比实现快速增长,积极布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质量样地调查、土壤标物产品销售、污染源企业运维等多元化业务领域,培育未来盈利增长点。在食农检测领域,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速布局快增市场。在贸易保障板块,公司在电子材料化学及可靠性领域表现出众,目前已经构建起涵盖有毒有害物质、材料分析、可靠性、食品接触材料测试及技术的多元服务体系。在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在全产业链技术服务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后续将积极拓展无人机及飞行汽车等各类航空器从材料到零部件及整机的全生命周期检测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的检测认证服务。在芯片半导体领域,公司对蔚思博采取管理团队重塑、优化销售团队、投资策略调整、供应链优化、以及市场推广强化等措施,度过转型投资期。 外延积极推进,加码全球航运绿色能源以及PCB测试服务领域。根据公司公众号24年10月12日推送,公司成功签署了收购希腊NAIAS实验室的协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在全球航运绿色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NAIAS实验室服务类目包含生物燃油、燃料油、润滑油、环境水的检测以及货物审核检验等,继2020年成功收购新加坡MARITEC公司后再次发力全球航运绿色能源领域,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根据公司公众号24年12月13日推送,公司收购常州麦可罗泰克51%股权,将进一步扩大在PCB测试服务领域的网络布局和服务能力。公司积极推进战略并购,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25年Q1经营韧性继续保持,现金流有所改善。25Q1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12.87/1.36/1.25亿元,同比分别+7.96%/+2.75%/+11%, 业绩韧性继续保持。25年Q1毛利率为46.27%,同比提升+1pct;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均下降,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0.27pct至9.71%。25年Q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90亿元,较24年Q1的-1.70亿元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考虑到下游行业需求变化以及应收款周期的延长,我们适当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67.10/73.96/81.58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68.22/76.34亿元),同比分别+10.3%/10.2%/10.3%,归母净利润10.36/11.49/12.74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10.51/11.82亿元),同比分别+12.5%/10.9%/10.9%,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18/16/15x。我们看好公司面对下游需求变化的强战略调整能力以及内部优质的精益管理水平,下游业务布局的分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增加公司抗风险能力,给予25年28XPE,目标价约为17.23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公信力和品牌受不利事件影响、市场及政策风险、并购的决策风险及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实验室投资不达预期等。
|
|
|
欣旺达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4-23
|
18.71
|
27.80
|
48.58%
|
19.08
|
1.98% |
-- |
19.08
|
1.98% |
-- |
详细
Q4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4年营收560亿元,同增17%,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增36%,毛利率15.2%,同增0.6pct,归母净利率2.6%,同增0.4pct;其中24Q4营收177亿元,同环比+31%/+24%,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环比-6%/-34%,毛利率13.4%,同环比-1.7/-1.7pct,归母净利率1.4%,同环比-0.6/-1.3pct。Q4包含资产处置损益-1.4亿元,公允价值损益-2.2亿,减值损失0.8亿元,此外其他收益2.0亿,投资净收益1.0亿,构成Q4业绩波动影响。 消费锂电持续亮眼,电芯自供率升至40%。消费24年营收304亿,同增7%,毛利率17.7%,同增2.7pct,贡献利润22亿;其中H2收入172亿,环增30%,毛利率17.3%,环降0.7pct,贡献利润9.5亿,环降18%。锂威24年收入61亿,同增20%,H2收入31亿,环比持平,产能100万支/天,电芯自供率升至40%,25年收入目标70-80亿,产能增至120万支/天,自供率提升至50%+。关税、出口退税对公司盈利影响较小,随着AI带来电池新需求,电芯+Pack一体化趋势明确,公司凭借Pack端优势,后续有望充分收益,我们预计消费25年贡献利润25亿+,同增10-20%。 动储客户持续拓展,H2单位亏损实现缩窄。①动储电池24年收入151亿元,同增40%,出货25GWh,同增117%,毛利率8.8%,同降2.4pct,其中储能电池毛利率-15%,权益亏损6.4亿,对应单wh亏损0.06元;H2收入89亿元,环增40%,出货16.8GWh,环比接近翻倍,毛利率6.8%,环降5pct,系质保金计入成本,年底储能电池毛利率已转正,动储权益亏损3.9亿,对应单wh亏损0.057元,环比缩窄0.015元。②储能系统24年收入19亿,同增70%,毛利率20.4%,同增1.4pct,装机8.9GWh,同增107%。H2收入13亿,环增1%,毛利率16.8%,环降11pct,系储能电芯自供率提升,盈利水平较差。25年看,预计动储电池出货35-40GWh,其中储能电池约10GWh,随着储能盈利修复+动力海外客户放量产品结构改善,权益亏损预计4亿,同比缩窄35%+。 费用率有所下降,资本开支企稳提升。公司24年期间费用73亿元,同增15%,费用率13.0%,同-0.2pct,其中Q4期间费用21亿元,同环比+9%/+2%,费用率11.6%,同环比-2.3/-2.5pct;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33亿元,同降9%,其中Q4经营性现金流7亿元,同环比-48%/-25%;24年资本开支63亿元,同增7%,其中Q4资本开支16亿元,同环比-5.1%/+17%;24Q4末存货75亿元,较年初+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销量节奏变化,我们调整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0.5/25.1亿元(此前预期21/27亿元),新增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0.2亿元,25-27年同增+40%/+22%/+21%,对应PE为17x/14x/12x,考虑到公司消费龙头地位,给予25年25xPE,对应目标价27.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
|
甬金股份
|
钢铁行业
|
2025-04-23
|
17.91
|
26.18
|
45.53%
|
18.18
|
1.51% |
-- |
18.18
|
1.51% |
-- |
详细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8.61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增长77.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58.85%。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86%,环比大幅增长41.82%,单季度毛利率为5.75%,同比增长0.78PCT,环比增长0.14PCT,充分体现公司业绩增长潜能。 冷轧不锈钢主业产销量稳定增长,新增产能持续释放。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冷轧不锈钢入库产量331.63万吨,同比增长16.95%,实现冷轧不锈钢总销量331.39万吨,同比增长17.52%,冷轧不锈钢产销量受益于浙江甬金、越南新越科技BA线以及广东三期、越南甬金的产能提升而增长明显。此外,公司靖江甬金年加工120万吨高品质宽幅不锈钢板带项目一期已经投入试生产,新越科技年加工26万吨精密不锈钢项目二期生产线主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预计2025年上半年试生产,公司不锈钢板带项目建设正在稳定进行,有望持续释放新产能。 公司贯彻多元化发展战略,新材料板块业务有序推进。2021年起公司利用产业链整合优势,布局新材料板块业务,规划钛合金及柱状电池外壳专用材料项目。2024年新材料业务稳定推进,河南中源钛业年产6万吨钛合金新材料项目(一期)年产1.5万吨钛合金材料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浙江镨赛年产22.5万吨柱状电池专用外壳材料项目(一期)年产7.5万吨柱状电池专用外壳材料生产线已基本调试完成,预计2025年底进行试生产,有望为公司提供全新利润增长点。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我们做出了下调公司冷轧不锈钢产品的售价、上调公司钛合金、复合材料产品的销量、下调产品成本、小幅上调费用率等调整,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为2.38、2.73、3.11元(2025年原预测值为2.02元)。根据可比公司2025年11X的PE估值,对应目标价26.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公司新建项目产能释放或消化不及预期风险、公司钛合金、电池专用外壳产品盈利水平波动风险、上游冶炼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
|
|